司南导航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助力“深中通道”建设,亮相央视纪录片

2022-10-13 15:51   来源: 互联网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

      全球在建最宽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又称“深中大桥”,是一座在建的联通广东省境内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桥梁。工程项目总长约24千米,是世界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珠江两岸“A”字形交通骨架中最重要的一横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采用双向八车道东隧西桥设计方案,时速约100公里/小时,计划于2024年通车。从珠江口东岸引出后,将以32节航母大小的沉管连接,组成世界最宽的钢壳混凝土隧道穿越海底。施工难度远超港珠澳大桥,属当今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隧道穿越海底

      沉管隧道施工阶段,司南导航北斗设备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务,为解决海底隧道精准作业难题,高效完成施工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央视《奋进的中国》及人民网《了不起的中国创造》作了专题报道,对这一突出表现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北斗屡创工程奇迹。


      关键时刻显神威

      沉管安装实现毫米级对接

      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即将实现对接,全体项目人员高度紧张。 以往港珠澳大桥施工时,因为GPS信号受限,对于在海底进行的作业影响极大,施工好像盲人摸象,危机重重。

△项目团队研究讨论北斗系统数据方案

      深中通道开建之初,决定引入我国的北斗系统,对沉管浮运安装进行定位和测控。深中通道前两个管节的安装,以GPS为主,北斗为辅。直到第三个管节E3管节的安装,GPS与北斗出现了两公分的差值。因为GPS有着港珠澳大桥对接的丰富经验,而新加入的北斗在深中通道前两个管节的表现也很出色。面对数据的误差,这是一道沉甸甸的选择题。

△海底8万吨沉管成功实现毫米级对接

      千钧一发之际,项目负责人锁旭宏结合数千次经验和几十万个数据的汇总,果断做出了选择,采用加入司南导航北斗系统的数据进行安装,实现了海底8万吨沉管毫米级对接。在司南北斗设备的助力下,已顺利安装的深中通道沉管完成严丝合缝对接,创造了连续7节沉管近乎零偏差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也将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北斗数据精准无误

      司南开启智能施工新时代

      相较前两次沉放作业,E3管节安装特点在于首次进入海平面20米以下的深水区,由此带来两大技术难点:一是沉管离开一体船掩护后,完全暴露在船体扰流范围内,管体控制难度大;二是定位缆首次在深水区作业,管节位置不易调整。

△司南导航北斗设备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建设中采用的司南导航北斗接收机,内置自研全新射频+基带芯片,采用司南自研独有的QUANTUM—RTK算法,通过高数据更新率和惯导融合算法,在深水区等卫星信号受限、精准定位难度大的环境下,也可提供连续、高质量的定位数据,成功克服复杂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为水下沉管作业装上了准确无误、万无一失的眼睛。

      ● 超强的稳定性能, 能够连续提供一体船和沉管的正确、可靠的作业信息,同时在强对流天气等复杂情况下,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记录数据用于回放。

      ● 高精度的定位能力,通过测量塔数据实时计算沉管三维动态,指挥人员精准掌握船管在海底的具体位置,更好地完成作业。

M900 车载型GNSS接收机


M600 双天线定位定向接收机


M300 Pro 北斗/GNSS 北斗基准站接收机

      深中通道作为中国乃至国际高速公路,是继港珠澳大桥的第二座珠江口交通枢纽,对于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央视纪录片聚焦深中通道建设,不仅展现了北斗护航大国工程的壮阔风采,也印证了司南导航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强大研发实力,以行业领先的北斗/GNSS 芯片、模块技术,持续助力国家重点项目落地,向世界递出“北斗高精度”的又一张名片。


责任编辑:prsky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科技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